首页 >教育资讯 >易道禅:仓央嘉措的“代表作”均为假冒作品

易道禅:仓央嘉措的“代表作”均为假冒作品

  • 发表时间:2019-08-29 07:18:32

(图)仓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


近年来,报刊或网媒或微信,时常可以看到著名诗人仓央嘉措的诗歌。


,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不少文章介绍他是的民歌诗人,或情歌诗人。


很遗憾,说仓央嘉措的诗是民歌、或情歌,均是错误的。严格说来,情歌或情诗的叫法都是源于汉族翻译者的自作主张,民歌的叫法更是离谱得莫明其妙。,仓央嘉措是个领袖人物,与民间离得较远,就算有时候跑到民间去,也不可能作出那么多民歌来。虽然仓央嘉措早年有十四年的乡村生活经历,,在其位置上所作的道歌,不能称之为民歌。实际上他就是一位宫廷诗人,宫廷诗人做的诗,就是宫廷诗。真实的情况是,在的各种仓央嘉措的诗歌版本中,按其书名的藏文字面意思,均为道歌。道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着意味的布道诗篇,多含醒世、劝诫、觉悟、启示的内容。


当然,若要将仓央嘉措的诗叫做情诗,也是情有可原。这个原因就是人们误以为仓央嘉措写有不少爱情诗篇,例如《那一世》和《见与不见》。但无论如何《问佛》与《十诫诗》是不能称作爱情诗篇,称为道歌也不挨边。因为其内容不是藏传的教义,而是内地大乘的教义。


仓央嘉措的粉丝们会非常失望了——因为目前被称作仓央嘉措的代表作《那一世》、《见与不见》、《问佛》、《十诫诗》这几首著名诗篇均不是仓央嘉措所写。它们是内地汉族读者强加给他的。


我在和青海出版的仓央嘉措的所有诗全集版本中,均找不出以上四首诗。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图)仓央嘉措诗集


一、关于《那一世》


《那一世》原作者为上海音乐学院老师何训田,原诗名为《信徒》。何训田是著名的音乐人,《信徒》是他专为朱哲琴的专辑《央金玛》所创作的歌曲。《央金玛》包含《彼岸之问》、 《喜马拉雅山》、《拉萨谣》、《央金玛》、《七只鼓》、《信徒》、。,因而《信徒》也被人谬传为仓央嘉措的情歌。实际上,如果人们细心一点,在音像书店买到朱哲琴的专辑,可以发现这首《信徒》的词曲均署名何训田,其歌词与号称仓央嘉措《那一世》这首诗几乎一模一样,当然现在的《那一世》后面添加了一些句子,应为网友热情的仿作,以致以假乱真。至于《信徒》怎么演变成仓央嘉措的《那一世》,这就是二十一世纪媒体之怪现状了。但最早的资讯应该是《读者》的作祟。《读者》在2007年20期转载此歌词时未经核实,署名仓央嘉措。最荒唐的应是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在明知《那一世》原作者为何训田的情况下公然为降央卓玛的演唱打出字幕:“《那一世》,作者仓央嘉措”。央视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增进民族团结吗?那也不应该以假冒真侵犯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信徒》


作者 何训田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二、关于《见与不见》


《见与不见》原作者为扎西拉姆•多多,实际上这是位广东女诗人谈笑靖,而并非藏族人。扎西拉姆•多多是她的笔名。此诗原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出自多多于2007年所写的诗集《疑似风月集》的中集。此诗的流行与冯小刚拍摄的一部电影《非诚勿扰》之二有关。片中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人生告别会上送给他一首诗,就是这首《见与不见》。此后这首诗不知为什么被安在仓央嘉措的头上,从此红透诗坛。扎西拉姆•多多是位虔诚的徒,现追随十七世噶玛巴在印度菩提伽耶修行。而此诗关于作者的误传也是源于《读者》2008年第20期的转载,署名仍然是仓央嘉措。看来《读者》有时候也是不负责任的,顺便说一句,关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首诗的作者误为泰戈尔,最早也是来自于《读者》的张冠李戴。2011年3月,谈笑靖在王府井书店发现珠海出版社出版的仓央嘉措诗集中收有自己的作品《见与不见》,。经过调查取证,。


《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作者 扎西拉姆•多多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 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图)仓央嘉措的道歌


三、关于《问佛》


《问佛》的原作者是内地一禅宗和尚所写。仓央嘉措是藏传格鲁派,根本不懂内地禅宗,而《问佛》全诗所讲均为禅宗内容,与格鲁派教义没有丝毫关系。显然这是一篇伪作。例如第四问的回答:“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很明显,这是电影《青蛇》主题曲《流光飞舞》的歌词,词曲黄沾,编曲雷颂德,演唱陈淑桦。又如第五问的第四答“坐亦禅,行亦禅”和“语默动静体自然”出自《永嘉大师证道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其余的佛问佛曰,大部分来自的现存句子。作为藏传的精神领袖,仓央嘉措怎可将其他教派的经义,作为自己创作的诗句呢?虽然至今并无原作者的准确信息,但并不能证明它就是仓央嘉措的作品,因为无论是在出版的仓央嘉措的道歌集,还是内地以前出版的仓央嘉措情歌集,均未有收录此诗。


《问佛》


作者 未明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以下略)


四、关于《十诫诗》


《十诫诗》的作者为白衣悠蓝。桐华的长篇小说《步步惊心》结尾有两句话,引用的是仓央嘉措的道歌:“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原文是藏语,桐华引用的句子有他自己的翻译和加工:“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其后,有一位读者叫白衣悠蓝开始了续作,逐步添加了第三,第四,直至第十。因为反响不错,读者非常喜欢续作,因此很快流传开来。网络上的转载者往往又不喜欢注明出处,后来,就变成了整首诗都是仓央嘉措所写。以致到今天,仍有人认为这个《十诫诗》是仓央嘉措所写,甚至出现在正式的出版书中,再次对广大读者形成误导。比如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仓央嘉措诗传》就将此诗收入其中,虽然在语言形式上又有所变化,但十诫中的后八诫,依旧源自于白衣悠蓝而非仓央嘉措。


《十诫诗》


作者 白衣悠蓝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网络世界极为不负责任,将这些诗全都归为仓央嘉措,甚至于许多出版社也不问青红皂白将其统统收入仓央嘉措的诗集中。故而和青海的界文化界人士均感到很荒谬,认为内地汉人在亵渎他们的前辈。


仓央嘉措诗篇中根本没有长诗。真正的仓央嘉措的诗,基本上为四言诗或六言诗,但没有更长的了。仓央嘉措的诗不论从藏文原文还是中英译文来看,每句的长短都相差不多,相当于汉诗中的绝句。


虽然我指出了仓央嘉措的所谓几首代表作均为他人之作,但依然不改我对这位年轻的诗人的敬仰。他的传奇经历很值得人们尊敬,他的精神世界也值得人们仰慕。他自己的诗,远比这几首流行的“代表作”更好更有意义。现录三首他的道歌,作为本文的结束。


其一


生死本无常,

人应多思量。

不观生命本真,

智者等同愚人。


其二


阴曹地府阎罗王,

堂上高高悬业镜。

人间难厘情与丑,

镜中照出恩和怨。


其三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作者:易道禅,诗人、作家、自由撰稿人。出版有诗歌、散文、小说、专著等多部作品。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

版权声明: 【本文由易道禅独家授权「鱼羊秘史」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否则视作侵权。】合作联系QQ:2483843068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教育资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