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里很流行一个说法——“低钠盐是送命盐,因为会导致高钾血症这样可能致死的情况”,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医学界早已非常明确盐的摄入量和血压、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是明确存在正相关关系的,也就是说每天吃的盐越多,得上述疾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中国人是“盐敏感性高血压”人群,调查显示,饮食中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如果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就会分别增高2.0mmHg 和1.2mmHg;减少钠盐摄入后,血压也会随之下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6克(一啤酒瓶盖的食盐约为6克)。而2005~2007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多数地区每天每人食盐的摄入量在12~15 克以上,基本是WHO推荐的健康标准的2倍多。
所以为了更好的控制高血压,减少因此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脑出血的发生,我们应该减少钠盐的摄入。
钾对心血管的作用与钠相反,它可以缓冲钠升高血压的作用并且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对脑血管有独立的保护作用。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食盐摄取指南中明确指出,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WHO推荐正常成人每天钾的摄入量为3.5g,而我国城乡居民每天实际的钾摄入量只有不足1.9g,远低于WHO推荐的水平。
所谓“低钠盐”是指以普通碘盐为原料,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希望使用后能够改善体内钠、钾、镁的平衡状态的一种“健康盐”。
它与普通食盐相比,钠的含量降低了,钾的含量增加
(每1g普通食盐中钠的含量约为0.35~0.39g,钾的含量不到0.05g;每1g低钠盐中钠的含量约0.28~0.3g,钾的含量约0.13g)。在每天使用同等量盐的状态下,如果用低钠盐,饮食中的钠摄入量会减少,同时钾的摄入量会增加。
那只要吃上“低钠盐”是不是就是健康饮食了呢?
我们知道“盐为百味之祖”,要想一道菜肴美味可口,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放盐,这样菜肴才会有咸鲜口味。所以大多数人平时用盐主要靠嘴尝,而不是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那样用精确的“控盐勺”来加盐。
我们人类对咸味的感觉取决于钠的浓度(钠离子会刺激味蕾上面的感觉细胞,形成了我们印象中的味觉记忆),而“低钠盐”人为地减少了钠的含量,使用相同分量的盐时,人们会觉得“低钠盐”烹调的菜肴明显偏淡,这时候为了迎合我们已经很重的口味,常常会过多地添加“低钠盐”,这样不但没有达到用“低钠盐”的初衷——减少钠的摄入,反而增加了钾的摄入。
增加钾的摄入对正常人没有什么危害,因为按照我国每人每天摄入12g盐计算(已经远远超过WHO的健康推荐),低钠盐可为我们补充约1.56g的钾,并不比实际推荐需求量(3.5g)高。
但是对于一部分特殊人群,比如严重肾功能不全、服用一些干扰肾脏排钾药物(如螺内酯、ACEI/ARB类药物)的患者,食用低钠盐确实会让血钾增高的风险增加。
所以不管是“低钠盐”还是“高钠盐”,真正影响我们健康的其实是我们每天摄入的钠
(包括看得见的钠——食盐和看不见的钠——饮料、面包等食物中含有的钠)。只有控制我们的口味,选择新鲜多样化的清淡饮食,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吴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以及内分泌疑难杂症。
【
可网上、电话咨询
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