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故宫 · 国宝青铜器赏析 上篇

故宫 · 国宝青铜器赏析 上篇

  • 发表时间:2018-12-14 11:25:38


藏民网 中国第一收藏分享传播平台

让世界分享你的收藏

sns.cangm.com


作尊彝尊,通高27.6cm,宽22.5cm,重3.35kg


尊圆体,侈口,直颈,深腹,圈足外撇。腹部饰三层纹饰:上层饰四牛纹,牛曲腿而卧,嘴微张,目视前方,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间饰四只目纹,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
此尊通体纹饰均采用半浮雕艺术手法,无地纹衬托。
器内底有铭文1行3字:
作尊彝。

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


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
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
亚(音酗)者(音司)以
大子尊彞。
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传世的亚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15件。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其中一座还是有四个墓道的大墓。加上众多的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再从本器铭文看,能祭祀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会是一般的部族。此外,早年间苏埠屯还曾出土过一些“亚器”,也有学者就此推测苏埠屯是亚族的墓葬区。



春秋

郑义伯□,春秋前期,通高45.5cm,口径14.7cm,重9.66kg


侈口,细颈,硕腹,附兽耳。有盖,盖口纳于颈中,盖钮如绳,盖顶面及边均饰一道重环纹。器口下饰回纹,颈饰窃曲纹,腹饰鳞纹,鳞纹上下各饰一道相向的瓦纹。盖口外沿有8行33字,器颈部有32字,盖、器铭文大意相同。器颈部铭文为环行排列:
郑义伯作尊,以行,以顺我郑囗。我用以为粦顺,我以囗兽。用赐眉寿,孙子唯永宝。
大意是:郑义伯自做祭祀用,持之以行,可以顺我郑国。我用它来和顺邻邦,用它在林中狩猎。祈望能降赐长寿,子孙永宝。
该器造型庄重,纹饰肃穆,有西周晚期青铜器的遗风,是春秋前期青铜的代表作。

陈侯鼎,高23.6cm,口径31.6cm,重5.58kg


鼎敞口,翻唇,口沿外附双耳,盂腹,三蹄足,腹上部环饰窃曲纹带。
器内壁铸铭文4行21字:
唯正月初吉丁
亥,陈侯作□
嬀四母媵鼎,
其永寿用之。
该器的铸造时间为某年“正月初吉丁亥日”,铸器者为陈侯,物主为“□嬀四母”,“其永寿用之”为祈语。器物主人嬀姓,女姓,名四母,出自陈侯王室,嬀字前无法辨认的字可能是四母的排行字。
从器物的特征看,陈侯鼎的盂腹较似以毛公鼎为代表的西周晚期同类器,但已变浅,蹄足也向细长发展,窃曲纹笔道略见粗疏。铭文在布局上注意上下的排列,同时也考虑左右之间的交替,笔道流畅,遒劲有力,从铭辞内容看属媵器之类。上述各项都具有春秋早期的同类器及其它类别的青铜礼器共有的时代特性,故定陈侯鼎为春秋早期器。
该鼎原为前清翰林院编修陈介祺旧藏,《簠斋藏古册目并题记》著录。陈氏手拓其铭,传之于世。五十年代,该器归为国有,入藏故宫博物院。

铸子叔黑□簠,高17.8cm,宽27.6cm,重4.24kg


器斜壁,腹较浅,有简化的兽首形环耳,器与圈足的底边均有“”形缺口。盖可却置。
器、盖对铭,各4行17字:
铸子叔黑
(音夷)肇作宝,
其万年眉
寿,永宝用。
铭文大意为铸国公子叔黑自作宝簠,祈望万年长寿,永宝用之。
传此器为清光绪初年出土于山东桓台。

梁伯戈,长17.5cm,宽9.4cm,重0.28kg


戈为魏国的兵器。援的前锋呈圭角状,上刃在援末扬起,与长栏的上端形成弧线,下刃与胡自然相接,内为长方形,有一长穿,栏上两面各饰一兽头,栏内侧有三长穿。
穿旁正反两面共有铭文2行14字:
抑鬼方,抑攻方。
梁伯作宫行元用。
铭文记述梁伯做的是近卫部队宫行使用的戈,用来对付攻方敌人。
圭形援头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援的上刃与长栏相连成上扬的曲线则多见于春秋以前,而栏上饰物又常见于春秋早期以后。综合考察,本器的铸造年代当定于春秋前期。

援: 青铜戈部位名称,即戈前端两侧带刃的部分,与柲方向垂直的两侧带刃部分。柲即戈柄。
胡: 青铜戈或戟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一面为锋刃,一面有案,以用线索固定于柲上。
内:位于戈头后部。当援戳刺敌人时,可增加力度与速度,也可以同援合力摚架对方的攻击。
栏:戈头中部位于援、内之间的凸起的长条。

番君鬲,高11.8cm,宽16cm,重1.46kg


鬲口沿宽且外折,束颈,突肩,有凸棱,裆部趋平,足呈兽蹄形。肩饰变形窃曲纹。
口沿有铭文17字:
唯番君伯自作宝鼎,万年无疆,子孙永用。
铭文意为:番君伯自作宝鼎,祈望万年无疆,子孙永用。
西周晚期,束颈鬲开始逐渐消失。春秋早期的鬲多沿袭西周晚期的式样,此器是当时尚遗存的一件典型的束颈鬲。又由于鼎、鬲形近,所以此鬲又名为鼎。

毛叔盘,高17.2cm,宽52.5cm,口径47.6cm,重14.26kg


盘敞口平缘,敛腹,外侈圈足下加饰三个牛形附足。双耳起自腹部,上饰鸟纹和蟠虺纹,腹、圈足饰蟠虺纹。
器内底有铭文4行23字:
毛叔媵彪氏
孟姬宝盘。其
万年眉寿无
疆,子子孙孙永保用。
铭文记述毛叔送给女儿彪氏孟姬作陪嫁的宝盘,希望她万年长寿无疆,子孙后代永远享用。

四蛇饰甗,高44.7cm,宽33.7cm,口径28.7×23.2cm,重12.3kg


甗分体式。甑呈长方斗形,直口附耳,口内无隔,腹高深,上部外侈,下部收敛,平底上有箅孔,甑下有榫圈,是为子口。鬲直口附耳,口内有用来插甑之榫圈的凹形母口,肩四角各饰以盘蛇,蛇上颈昂起,双眼凸于头顶处,鬲鼓腹,饰四球,分裆线连于腰际,足为蹄形。甑腹饰有三层勾连雷纹,耳饰变体重环纹,鬲腹饰蛇纹,四条盘蛇身上饰鳞纹。
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基本上沿袭西周晚期的文饰。如重环纹、鳞纹等,都是西周晚期新出现的纹饰,不过从本器耳部纹饰来看,重环纹已开始变形,失去了中间的内环,只剩下外环。勾连雷纹曾一度在商末和周初盛行,春秋时则流行嵌有松石、金、银等物的勾连雷纹。本器所饰勾连雷纹未见镶嵌,尚处于过渡阶段。

陈子匜,高16.7cm,宽29.8cm,重2.09kg


匜口缘曲,流槽不太长,腹较浅,龙形鋬,下具四只扁兽足。以蟠螭纹为主体纹饰。
器内有铭文5行30字:
唯正月初吉丁
亥,陈子子作孟
妫女媵匜。用
祈眉寿万年
无疆,永寿用之。
铭文大意:在正月第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陈子之子为他的女儿孟妫女做陪嫁用的匜,并祈求长寿,永远保用此器。

兽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2.3cm,宽42.7cm,重4.88kg


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
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致,极具观赏性,堪称同时代铜器中的一件佳作。

蟠螭纹编镈(3件),春秋后期,通高61.4cm,宽41.3cm,重34kg;

通高61cm,宽39.5cm,重31kg;通高56.3cm,宽36.3cm,重30kg


三器均为阔腔平口,截面呈椭圆形。钮为镂空的蟠螭形,舞、篆、隧等处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此套编镈形体巨大而不笨拙,厚重中寓精巧,威严中寓柔美,是铜镈中组合完美之器。

邗王是野戈,春秋后期,通高6.9cm,宽14.9cm,重0.24kg


吴国兵器。舌形短援,援末下垂成“胡”,胡后有扁圆形銎,上有一“穿”。“内”呈镂空的鸟兽状。援两面有8字铭文:
邗王是野,
作为元用。
意为吴王是野做此自用戈。
“邗王”即“吴王”,由以下文献和实物可得以求证:《说文》:“邗,本属吴。”《左传·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 “吴”亦称“吴干”,《战国策·赵策》中有“吴干之剑”。现藏大英博物馆的赵孟壶上有铭文“遇邗王于黄池之会”,所记正是《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吴王夫差十四年“吴王北会于黄池”之史实。
此戈造型新颖独特,漂亮的镂空纹饰使人耳目一新。

娄君盂,通高12.8cm,宽33.2cm,重2.28kg


此盂敛颈,折肩,腹圜收,平底,肩上有二兽耳。颈、腹部以两周绹纹作界栏饰于主纹上下。主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小方格内饰横竖线条为地纹,每一方格内有多枚具有一定长度的青铜刺,细如针尖,整体效果是尖刺密集丛生。
器内底有铭文6行26字:
唯正月初吉,
娄君伯□自
作□盂。用祈
眉寿无
疆,子子孙孙宝
是尚。
大意是:在正月的第一个吉日,娄国国君伯□自做盛食之盂,用来祈求长寿无疆,子孙后代宝用此盂。

越王者旨於赐剑,春秋后期,通长64cm,宽4.7cm,重1kg


剑前锷略有弧曲。“茎”作实心圆柱形,茎上有两道箍,便于缠“缑”。“格”宽而厚。剑格两面共有铭文8字,一面为“越王者旨”;另一面为“越王於赐”。
此剑的所有者为“越王者旨於赐”。“者旨”读为“诸稽”,是越王的氏,“於赐”则为名。越王於赐即越王鼫与(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之子。与此剑同铭器传世共有7件。

兽耳虎足方壶,春秋后期,通高87.5cm,宽47.2cm,重41kg


此壶有盖,盖似华冠。直口厚唇,束颈修长似扁方筒,鼓腹,圆形底。颈饰蕉叶纹,颈两侧附一对壮硕的龙形耳,龙回首卷尾呈蹲立状,双龙耳上铸有细缕孔。腹饰界栏状凸棱,上区饰蟠虺纹,下区光素无纹。圈足饰蟠虺纹和云纹,足下卧二虎。此壶造型优雅,纹饰繁缛精美,龙虎上下呼应,栩栩如生。

匏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3.1cm,宽40cm,重6.32kg


匜作半匏状,曲缘,近口处饰一周绹纹。短槽流,与流相对的一侧腹部内收,鋬衔小环。下具3个扁长的矮足。《左传》有“奉匜沃盥”之语,所以匜当为盥洗注水之器。本器设计成瓢形正是应其功用而为。

蟠虺纹镈,春秋后期,通高108cm,宽93.5cm,重13.9kg


此镈深腔平口,截面为椭圆形。透空蟠虺纹钮,层层相错,华丽且工整。“舞”、“篆”、“隧”等处均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秦子戈,春秋后期,长23.1cm,宽11.5cm,重0.240kg


戈长刃,直“内”,内上有一长“穿”,“胡”上有三穿,有“栏”。
援上刻划铭文15字:
秦子作造,中辟元用,左右师魼,
用逸。宜。
记秦子(秦子指初即位的幼君)做戈,秦君自用,左右两军,迅速出动。宜地(“宜”为地名)所造。

矢镞,春秋后期,长7.5cm,宽2.2cm,重0.0185kg


此矢镞锐锋,两翼张开,翼端呈收削之势。
青铜镞始见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兵器之一,商代早期已大量使用。西周时期可见带铤双翼镞,有的双翼还呈镂空状。春秋时期常见的形制有翼型和无翼型,其中翼型镞之双翼出现了收削的趋势。

蔡子匜,春秋后期,通高11.9cm,宽27.3cm,重1.1kg


匜曲缘,浅腹,短槽流,小圆钮形鋬,平底。口外饰雷纹和蟠虺纹。
器内底有铭文2行7字:
蔡子佗自
作会匜。
大意是蔡国的公子佗自做盛盥洗用水的匜。

蟠虺纹鉴,春秋后期,通高34.3cm,口径42.5cm,重5.6kg


鉴窄口缘,束颈,短肩。四兽耳衔环,两两相对。腹部圜收,下有短圈足。鉴身的主体纹饰是相互缠绕、呈网格状布局的虺纹,在中部加饰两道凸起的三角云纹带。足饰两周横向排列的海贝纹。此鉴整体造型与装饰匀称谐调,是鉴中的佳品。

齐萦姬盘,春秋后期,通高15cm,宽55.5cm,重11.39kg


盘侈口,浅腹,圈足外撇。双附耳起于腹部,耳之上边缘处各饰一对伏牺。盘外壁以一蟠螭纹为主体纹饰。
器内底有铭文4行23字:
齐萦姬之
作宝盘,其眉
寿万年无疆,
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大意是记齐国萦姬的侄女(“”在古文献中指侄女)做宝盘,祈望万年长寿无疆,了孙后代宝用此盘祭享。

其次勾鑃,春秋后期,通高51cm,宽19.9cm,重7kg


器曲口,腔体窄而深,两侧略倾,长柄。腔体近柄处饰回纹和蕉叶纹。
两侧鼓部有铭文32字:
唯正(月)初吉丁亥,其次择其吉金铸句鑃。
以享以孝,用祈万寿。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大意是:在正月第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其次选上好的铜料铸此勾鑃,用来祭享以表达孝意,祈求万寿。子孙后代,永保用之。
此器为浙江武康山出土,同出7枚,其中两件有铭文。

蟠虺纹□,高32.5cm,口径24.6cm,重7.08kg


(音灵)大口外侈,有一周平边,颈大而短,广肩,上饰双兽耳,耳上套环,大腹,平底。以蟠虺纹为主题纹饰。

鲁大司徒□,高28.6cm,宽25.2cm,重7.24kg


直口浅盘,平底,圈足,腰部有一束箍。盖上有花瓣形捉手,可却置。整体饰变体蟠虺纹,盖的捉手和圈足镂空。
盖、器对铭,各4行25字:
鲁大司徒厚氏
元作膳(音甫),其眉
寿万年无疆,子子
孙孙永宝用之。
铭文大意:鲁国的大司徒厚氏元自做盛食之,祈望万年长寿无疆,子孙后代永远宝用此器。
盖的捉手和圈足处理成镂空式样,是春秋时的常见特点。此为1932年山东曲阜林前村出土,共出的还有两件同铭器。

能原镈,通高40.8cm,宽31.8cm,重18.84kg


这件镈用以悬挂的钮由两兽相对而成,两面有36枚扁平乳丁,构成镈身纹饰的主体,其余部分则饰以蟠虺纹。
镈的两面正中和左右下角共铸铭文20行48字:
夷莒甚□者元作□曰:“自祈□曰:□称劳曰利,连余大邾,大□之主越。曰:余入邦,作利□小,其者□□□於子子。”行则曰:“自余”。
能原镈是一成组的编镈,由数器铭文合为一整篇,本器铭文只是其中一段。这一组编镈共有多少件,现已难于查考。已知除故宫这件外,台北故宫也有一件。从铭文内容来看,整组编镈的数目远不止这两件。这组器上的文字极难释读,过去的学者依稀认出了“能原”二字,故名之为“能原钟”,或干脆承认无法释读,名之为“奇字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如当时的楚、蔡、徐、曾、吴、越等国)盛行一种极为夸张的美术体字,被称为“鸟虫书”,其特点是文字笔画与鸟形画混写在一起。经过数代学者的研究分析,这种书体大多数字的书写规律已被掌握,但铸刻在越国乐器和兵器上的部分文字属变体的鸟虫书,仍难以释读, “能原镈”就是其中的一组典型器物。
近来,我院为解决金文研究中的这一难题,在院刊发起对“能原镈” 的讨论,得到学术界的广泛支持。其中,曹锦炎先生的论文对这组铭文的总体内容提出了解读看法,现将他对镈铭内容的分析转述如下:
“由于莒国扩张疆土,侵及了邾国,越国为之调停,主持了这次疆土划分,并趁机扩土筑城,将邾、莒两国连在自己脚下。铭文记录的就是越、邾、莒三方的盟辞内容。”
(越:春秋时期南方古国,曾称霸江南,并北上图谋中原。本铭所反映的就是其北图中原的行动之一。)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西瑞州(高安县)出土,。

蔡子鼎,高33cm,宽28.2cm,口径23cm,重6.77kg


器身连盖近球形,盖上有透空捉手,盖、腹、足相对应各铸二环,能用绳穿系,附直耳,下具三个兽蹄足。通体饰变形蟠虺纹和三角纹。
盖上铸有5字铭文:
蔡子之鼎。
记此鼎为蔡子所有。

蟠虺纹鼎,高45cm,宽55.5cm,重24.56kg


鼎大腹,圆底,蹄形足。有盖,盖饰三环钮和三道蟠虺纹。双附耳,耳两面饰蟠虺纹,两侧饰回纹。腹饰二道蟠虺纹,间以绳纹。足饰兽面纹。
此鼎器体较大,花纹精细。盖上的三环钮是春秋时期鼎的重要特征,以蟠虺纹为主体纹饰,也体现了春秋时期器物的特点。

蟠虺纹大鼎,高75cm,宽102cm,口径77cm,重64.2kg


鼎圆形,侈口,敛颈,有附耳,圆底,蹄形足,腹前后有环,环上饰兽头。颈饰重环纹、蟠虺纹、三角纹,腹上下饰二道绳纹,间饰蟠虺纹、下垂蕉叶纹,足饰兽面纹。
此鼎是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器中最大的鼎,其蹄形足具有春秋时期鼎足的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西周晚期出现的重环纹,至春秋时逐渐被蟠虺纹等所替代,而本器上同时有重环纹和蟠虺纹,是两种纹饰转换过程的反映。

战国

镞,战国后期,通长5.3cm


镞之横截面作三角形,狭刃,十分锋利。
青铜镞是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锋刃部分,用弓弦弹发可射向远处。青铜镞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已出现,属最早出现的青铜兵器之一。其形制较多,主要有双翼、三翼与三棱三类,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战国时期,远射的三棱矢镞已改成铁铤。

兽耳□,战国前期,通高13.8cm,宽23.7cm,重1.24kg


器有隆盖,盖顶捉手透空并饰蟠螭纹。椭圆形腹,腹两侧有龙形耳。器腹下侧附有四足,为人面、鸟嘴、双脚双翼的怪兽。

嵌松石缶,战国时期,通高19.6cm,宽20.6cm,重1.78kg


缶小口,直颈,弧腹,最大径在上腹部,下敛,平底,矮圈足。花纹共分5层:第一层在口下,第二至第五层在腹部。腹上的4层纹饰均以双弦纹圈为界纹。第一至第四层纹饰为几何形图案,第五层纹饰为垂叶纹带。值得一提的是,此铜缶表面所铸的浅凹的花纹只是其装饰的一部分,铸造者最初在花纹的凹槽中还嵌入了松石粉或黑色涂料,可惜现已全部脱落。不过我们仍可想见昔日缶上两种不同色泽的对比所形成的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是多么的令人赏心悦目。

蛙纹匜,战国前期,高11.5cm,宽22.4cm,重0.68kg


匜一侧有兽头形流,兽双目上视,侧立耳,阔口方便泄水,兽头顶部饰有蛙纹。另一侧为屈舌兽首鋬。宽腹上部仅饰一周以双线勾边的三角纹带。圆底下有3只兽足。此器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特别是器流的造型极具创意。

轮内戈,战国前期,长37cm,宽12.2cm,重0.5kg


此戈曲首,内后有轮,轮前有一圆孔,圆孔上下一面饰一龙一虎,另一面饰二蛇,近轮处饰一龟纹。
此戈造型别致,工艺考究,它不是一件普通的兵器,而是象征物主身份和地位的仪仗用兵器。

蟠螭纹编钟(9件),战国前期,通高21.1cm,宽14.6cm,重2.57kg;通高19.8cm,宽13.8cm,重2.17kg;通高18.9cm,宽12.8cm,重1.7kg;通高16.9cm,宽11.5cm,重1.36kg;通高15.6cm,宽10.8cm,重1.12kg;通高14.3cm,宽9.9cm,重1.04kg;通高13.2cm,宽8.8cm,重0.89kg;

通高11.8cm,宽8.2cm,重0.72kg;通高11.5cm,宽7.8cm,重0.64kg


器椭圆体,尖角,桥形口,桥钮。饰36短“枚”,围以綯纹,钮、“篆”饰蟠虺纹,两“舞”饰双蟠螭纹。
此套编钟的铜胎质量上乘,造型优美,表面经过仔细的打磨加工,纹饰秀丽,是同类器物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编钟是用作宗庙祭祀与宗族宴飨时的打击乐器。使用时大小相次悬挂起来,用木槌敲击。礼乐制度中编钟的数量与悬挂方式也在贵族阶级中有分等级、定名位的作用。

嵌红铜龙纹瓿,通高34.3cm,宽44.5cm,重10.72kg


瓿圆体,小口,大腹,肩上有二环,有盖,盖顶部正中有一环。盖、器肩及腹下部饰菱纹,腹部饰龙纹。纹饰均以红铜镶嵌。

单孝子鼎,通高23.6cm,宽31.8cm,口径21cn,重4.64kg


鼎圆体,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饰三牺。器身饰弦纹二周。
盖、器对铭,各铸铭文16字:
王四月,单孝子以庚寅之日,命铸飤鼎鬲。
意为在王四月庚寅这一天,单孝子命铸煮食之鼎。

嵌松石蟠螭纹豆,通高39cm,宽24cm,重3.05kg


豆圆形,两侧有双环耳,束腰,高足,盖顶有平捉手,可以倒置。盖、器身饰蟠螭纹,高足两端饰垂叶纹,中部饰菱纹。通体纹饰均以松石镶嵌。

蟠螭纹豆,通高27.8cm,宽26cm,腹径24.4cm,重3.4kg


豆圆体,双附耳,矮圈足,平盖,上铸有四环。盖面及腹部各饰蟠螭纹一周,耳上饰回纹,腹下部有三处突起痕迹,足有四穿孔。

错金云纹敦,高10.2cm,宽21.2cm,口径16cm,重1.18kg


器作半球形,双环耳,三短足。通体错金花纹。口沿饰几何纹一周,腹中部饰流云纹,下部饰窃曲纹、垂叶纹,足饰兽面纹。原有盖,已失。
此器为清宫旧藏文物。

外卒铎,通高11cm,宽9cm,重0.46kg


铎桥形口,方柄中空,柄内有横梁,隧饰兽面纹。
隧两面分别有铭文5字,一面为铸造文字:
“外卒铎”。一面为刻画文字:“锺尹。”
“外卒铎”记此为外卒之铎,“锺尹”则是官名。

羽纹四耳缶,高40cm,口径21.6cm,腹径42.3cm


缶圆体,直颈,圆肩,大腹,圈足,有四兽首衔环耳。颈、腹部饰羽纹,肩部饰蟠螭纹,腹下部饰垂叶纹,垂叶纹内为兽面纹。
此器为清宫旧藏文物,熟坑。

楚王酓璋戈,长22.3ccm,宽7.2cm,重0.22kg


戈长援,有“胡”,胡残,援及胡饰嵌金鸟篆铭文18字:“楚王酓璋严南越,用作戈,以邵扬文武之。”
记楚王酓璋重击南越,作此车战用戈,用以宣扬先王之武功。

君子之弄鬲,通高14cm,宽18.4cm,口径15cm,重1.76kg


鬲圆体,大腹,三短足,双附耳,有盖,盖上有三环。盖、器各饰方块绹纹二周,附耳上遍饰花纹。器口沿处铸有铭文5字:
君子之弄鬲。
意为君子用于赏玩的鬲。
商周时期,青铜礼器是最为庄严神圣的祭祀用品,但到了战国时代,青铜器的地位随着整个奴隶制度的“礼崩乐坏”而大为下降,甚至成为赏玩用器,“君子之弄鬲”的铭文就说明了这一点。

鸟形盉,通高26.3cm,宽30.4cm,重3.39kg


盉整体作立鸟形,虎形提梁,四兽足,盖与提梁间有活环相连,鸟首上喙与鼻间以活环相连接,倒水时可以自动张开。两翼饰大凤尾纹。足、流尾均为分铸后再与器身拼合为一体。

螭梁盉,高24.2cm,宽24.2cm,重3.52kg


短颈,广肩,有提梁,肩部有流,圆体,鼓腹,腹底圆,下有三异兽形足。
提梁整体作镂空螭形,螭首扁平,尾下垂,有四爪,螭身弓起,呈桥状,首、尾分别置于器口两侧肩部,这种镂空螭梁在青铜器中是比较少见的。盖顶正中有一猴形钮,猴曲腿蹲坐,颈上套一环,环上有链,猴单爪握链,链的另一端与梁上的环钮相连。猴的神态自然生动。流作鸟首形,鸟首顶上伏卧一小虎。三足为站立的怪兽,人面鸟咀,额上有双角,身侧有两翼,前爪左右各抓一蛇,形象古怪。
盉通体满饰花纹,盖顶饰云纹,盖边饰蟠螭纹,肩及腹下饰勾连云纹,腹中部饰蟠螭纹,流饰羽纹。
螭梁盉铸造工艺精湛,构思巧妙,镂空螭梁、鸟首流、异兽足等均独具匠心,反映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鸟兽等动物形象刻画的生动传神。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高31.6cm,口径10.9cm,腹颈21.5cm,重3.54kg


壶侈口,斜肩,鼓腹,矮圈足,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花纹从口至圈足分段分区布置。以双铺首环耳为中心,前后中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画面。自口下至圈足,被五条斜角云纹带划分为四区:
壶颈部为第一区,上下两层,左右分为两组,主要表现采桑、射礼活动。采桑组树上、下共有采桑和运桑者五人,表现妇女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可能表现的是后妃所行的蚕桑之礼。画中男子束装佩剑,似在选取弓材。习射组四人在一建筑物下依次较射,前设侯,侯为箭靶。《小广雅·释器》:“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 ”。这里描绘的应是古时举行射礼时的场景。
第二区位于壶的上腹部,分为两组画面。左面一组为宴享乐舞的场面,七人在亭榭上敬酒如仪,榭栏下有二圆鼎,二奴仆正从事炊事操作。下面是乐舞部分,簨簴上悬有钟磬,旁立建鼓和丁宁,图中三人敲钟,一人击磬,一人持二桴(鼓槌)敲打鼓和丁宁,尚有一人持号角状的吹奏乐器在演奏,表现了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右面一组为射猎的场景,鸟兽鱼鳖或飞、或立、或游,四人仰身用缯缴弋射,一人立于船上亦持弓作射状。
第三区为水陆攻战的场面。一组为陆上攻守城之战,横线上方与竖线左方为守城者,右下方沿云梯上行者为攻城者,短兵相接,战斗之激烈,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另一组为二战船水战,二船上各立有旌旗和羽旗,阵线分明,右船尾部一人正击鼓助战,即所谓鼓噪而进。船上人多使用适于水战的长兵器,二船头上的人正在进行白刃战,船下有鱼鳖游动,表示船行于水中,双方都有蛙人潜入水中活动。画中的战斗情景虽受画面的限制,仅能具体而微,然而刻画生动,战士们手持武器,头裹巾帻,射者支左居右,张弓搭矢;持戈者前握后运,双足稳立;架梯者高擎双手,大步跑进;仰攻者持弓戈矛盾,登梯勇上;荡桨者前屈后翘,倾身摇荡;潜泳者扬臂蹬足,奋力游动。作者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准确地抓住每一人瞬间的具有特征的动作,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本区位于壶的下腹部,界面宽,图中人物也最多。
第四区采用了垂叶纹装饰,给人以敦厚而稳重的感觉。
此壶纹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场景。它不仅是我国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嵌红铜鸟兽纹壶,

通高39.2cm,宽27.7cm,口径12.9cm,足径16cm,重8.2kg


壶圆体,侈口,圈足,双兽首耳衔环。颈饰变体蕉叶纹、云纹,肩饰云纹,腹部正中以云纹一周将壶腹隔为二区,各饰鸟兽纹一周,腹下部饰交颈夔纹,圈足饰云纹。颈、肩、腹、足之云纹内以红铜镶嵌。

嵌红铜狩猎纹壶,

通高40.7cm,宽24.6cm,口径14.7cm,足径16.7cm,重4.82kg


壶圆体,侈口,盖顶双伏兽钮,圈足。器身被四圈宽带纹分为四层,各层均饰狩猎纹,宽带内饰三角云雷纹,足饰菱形花纹。通体纹饰均以红铜镶嵌。

错金银鸟耳壶,战国前期,

高36.9cm,口径17.4cm,腹径26.1cm,足径13.9cm,重5880g


壶扁平敞口,束颈,伏鸟状穿环双耳,鼓腹,圈足。口沿镂空处雕兽纹,平缘处饰绳纹。颈部饰错金银嵌绿松石云纹。肩、腹部饰流云纹并以绳纹间隔。圈足上饰贝纹一周。
此壶设计独特,镶嵌精细,伏鸟状双耳栩栩如生,云纹古朴流畅,体现了战国时期铜器制作工艺之精湛。

嵌赤铜象纹五环带盖壶,战国前期,通高52cm,口径14×12cm,腹径37cm


器直口,粗颈,鼓腹,器形硕大,有平盖,环形钮,是一种大型的盛酒器。壶身正面有一系环,另在肩部两侧及腹部靠下处铸有对称的两对系环。由于此器庞大,若盛满酒再加上自重必难移动,故设计了系环用以穿绳,以便于搬运携带。
此壶颈部采用浅浮雕手法铸出一周突起的象纹,象纹简洁而抽象,通过庞大的身躯、长卷的鼻子表现出大象的主要特征。壶的腹部用嵌赤铜工艺装饰龙纹。嵌赤铜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铸器时在体表预留出凹槽,再注入赤铜而成。用此法铸造,金属的配比和烧铸时火候的掌握都必须准确,需要很高的技巧。
《诗经·大雅·韩奕》上说:“清酒百壶”,殳季良父壶有铭文曰:“用盛旨酒”,都明确地指明了壶是用来盛酒的。

楚王酓璋剑,长50.5cm,宽4.5cm,重0.82kg


剑长体,宽刃,有格,圆柱柄,有镡。
剑身上刻有铭文15字:
楚王酓璋为从囗士,铸用剑囗用征囗。
铭文记楚王酓璋为从征将士铸剑,作为征伐之用。
此剑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龟鱼纹方盘,通高22.5cm,长73.2cm,宽45.2cm,重23.5kg


盘作长方体,口沿外翻,浅腹,平底,四兽首衔环,底部铸有四兽形足。口沿饰蟠螭纹,内底饰龟鱼戏水图案,内壁饰曲带纹,外壁饰云纹及浮雕怪兽。
龟鱼纹方盘原为清宫旧藏器,形体巨大,铸造精湛,以其瑰丽雄奇的纹饰与造型见称,其工细瑰丽的盘体龟鱼纹与蓄势待发的四立体兽形足相得益彰,是战国青铜盘中罕见的佳作。

嵌红铜蛙兽纹盘,通高12.6cm,宽41.7cm,重3.38kg


盘圆形,圈足,双附耳。盘口下饰蟠螭纹二周,足饰三角夔纹一周及云纹一周,双耳饰动物纹。盘内底正中饰一“六星”纹,周围饰四蛙,外有八兽形纹,均以红铜镶嵌。。

者□钟,通高18.3cm,宽10.5cm,重1.6kg


钟扁钮,桥形口,两面有乳丁36枚,隧、篆、舞、钮均饰蟠螭纹。
两面各铸有铭文共12行24字:
用爯
烈壮
光之
于聿
汝其
用兹
汝安
乃寿

康乐
(音夷)之
不啻
铭文记在越王十九年,王对者的训诰之辞。
钟是打击乐器,盛行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组合器之一,其形式是从铙演化而来,因多为数钟、乃至数十钟同时组合使用,又称编钟。者钟、镈现存世13件,苏州市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各藏有一件,其余10件皆藏日本。此钟传为河南洛阳金村出土。

鸟纹壶,战国后期,通高37.5cm,宽24.7cm,口径11cm,重3.48kg


这是一件典型的秦式壶,圆体,圈足,肩部饰二兽首衔环。有盖,盖上三钮,。器颈、肩、腹部浅雕鸟纹四周,并以弦纹作间隔。
此器为河南洛阳西宫秦墓出土。
战国时期秦国铜壶在青铜器中的地位有明显的提高,中原式鼎与秦式壶相结合是这一时期富有特征的秦国青铜容器的基本组合形式。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到处是宝

以上图文均转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即刻删帖。

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只是中华文明的搬运工。



感谢关注

找到好藏友 | 分享好收藏

藏民网 客服:400-728-0059 021-34228666

藏民网 网址:www.cangm.com

小编微信号 :suguswang177(暖暖)



©2015 cangminwang



推荐一款神器级APP!

到处是宝 是一家专注于 艺术领域 的社交、分享、传播平台。它汇聚了海量艺术、技艺、手工、创意等艺术资源,深度应用大数据和行为分析技术,自动根据行为发现你的艺术偏好,推荐你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并找到你感兴趣的人,构建属于你的艺术部落, 发现真正属于你的艺术!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刻开启艺术之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教育资讯协会